风沙里的冰与血:复盘《沙尘暴》

我没想到,在2025上半年扎堆涌现的悬疑网剧中,于我而言最有后劲的反而是体量和声量都最小的《沙尘暴》。看完过了很久,西风漫卷、黄沙扑面的景象好像仍然能从屏幕里溢出来。

这个故事之所以值得在热播期结束之后仍然被拿出来复盘,首先就是因为故事的完成度在国产剧里值得记一笔:情节、主题、风格和人物四位一体,做到了难得的统一。

故事从2012年的旧案重审开始。八年前,西北库鲁县的供热站锅炉里掉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这样的案子看起来不难破,因为具备作案条件的似乎只有三个工人:丁宝元,刘三成及其徒弟王良,后两位能互相提供不在场证明。嫌疑很快集中到丁宝元身上,而他也迅速归案,在被按在地上的那一刻就认了故意杀人(误杀)的罪名,案子破得干脆利落,仿佛得来全不费工夫。


八年之后,被判了死缓的丁宝元在狱中翻案。此时,中国的法制观念也已经逐渐进阶到了“疑罪从无”。刑警罗英伟到泺车乡找到了当年办案的陈江河——在库鲁结案之后,他因为师父在意外中变成植物人而心怀愧疚,请辞调离。如今旧案的主犯翻了口供,当年的物证人证又明显缺失,陈江河当然得重返旧地,配合调查。

沿着常规思路往前走,似乎接下来就应该是罗英伟用现代刑侦理念拨乱反正的过程,但《沙尘暴》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在库鲁,罗英伟的取证推理方式不失严谨却并不顺利,相反,陈江河长期浸淫于库鲁的环境,对当地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生态环境熟稔于胸,他那些靠聊天来获取线索、通过观察来揣摩行为逻辑的方法,常常显示出匪夷所思的实用性。

如是,几个回合之后,屏幕里的罗英伟有点懵圈,屏幕外的我倒是看出了一点门道和新意:这部剧写的不仅是一宗离奇的案子,更是独特环境中自成体系的世态人心——从头到尾,案情与环境都紧密咬合,没有一处松劲。

这个环境特殊到什么程度呢?风大,沙多,缺水,少人,“整个县城也像被榨干的煤层,眼看着被掏空了”。男性穷而粗粝,女性人人想逃离。在风沙的席卷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呈现复杂精细的面貌,一切生存和行事的规则,都是简单粗暴的。由于人口不多,人与人之间彼此都认识,却又完全没有绕着弯子勾心斗角的氛围,连说谎都是直来直去——只要有人敢说就有人敢信。所以我们看到这部剧里很多人的行为逻辑都透着一股子奇特的、鲁莽的、“合理的不合理性”。


比方说,丁宝元为什么会一夜致富?因为那辆载满他所有亲友的来县城参加他婚礼的大巴与一辆大货车相撞,无人生还,他由此继承了这个家族的所有财产——这究竟是诡异而酷烈的因果律,还是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隐情?

与之相对的,是丁宝元入狱之后,刘三成为什么很快就大张旗鼓地把徒弟王良收为义子,陈江河的师父又为什么一听到刘家“摆酒”(刘家长女刘盈盈的女儿出生的满月酒)两个字就感知到其中必有线索,冒着即将到来的沙尘暴也要去喝这顿酒?在这个终日灰蒙蒙的地方,一场酒席似乎就能聚齐所有的人头,订立某种共同默守的契约。

理解了这个特殊的场域,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孙彩云会用三言两语就哄骗丁宝元认罪——她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枯萎的婚姻,而他的目的则是为了保住孙腹中的“儿子”。这些执念看起来都很简单直白,不假斟酌,仿佛囫囵之间就定了生死,一言不合便能把牢底坐穿。看到三四集的样子,我就能清晰地感知,《沙尘暴》里的人物行为逻辑,换个环境就很难成立,但放在这里就能够达成诡异的自洽。


这样的风格很难不让我想起美剧《冰血暴》,尤其是它的第一季。

《冰血暴》的大部分情节发生在“美国北大荒”明尼苏达州。那个窝囊了一辈子的中年男人究竟怎么会被职业杀手勾引进泥潭,成为一个冷血杀人犯?职业杀手又是出于什么动机,要管这摊并没有收益的闲事,并且让这个麻烦像一瓶倒在白纸上的墨水,越化越开?电视剧并没有把这些原因交代得很清楚——或者说,并没有把人物的行为逻辑设置得很容易解释。编导更多地把力气花在氛围的铺陈和心理黑洞的开掘上。那些日常生活中缓慢的、足以让人窒息的琐碎,杀手一步步控制他人心理所激发的快感,在漫天风雪中层层堆积。末了,你可以说这个故事什么也没有说清楚,也可以说它讲述了一切。


这彻骨的寒意与惨淡的血痕,也在《沙尘暴》里若隐若现。剧中的关键人物——刘三成的养女刘盈盈,在前面有多逆来顺受,到后面就有多杀伐决断。要注意的是,编剧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颇有《冰血暴》风格的转折点:

刘盈盈的女儿多多罹患白血病,惟有通过骨髓配型才有可能拯救,她一遍遍地求她的弟弟刘大福也去配,却反复遭到拒绝。弟弟振振有词:没有血缘关系配成的几率能有多大?但姐姐无声的愤怒更让观众感同身受:为了弟弟在城里混成体面人,为了替他补上那个罪恶的黑洞,她已经搭上了一生的幸福——他为什么,凭什么不能去尽一份心,哪怕只是做个姿态呢?

这种看起来几乎没有实际获益的执念,成了压垮刘盈盈心里那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泯灭了她对弟弟的最后一点亲情和善念。在这个精神比环境更贫瘠的地方,女性被压在生态链最底层,被理所当然地漠视与牺牲。无论是王良被拐卖发疯的母亲,还是将自己的身体押上人生赌盘却输得尸骨无存的程春,抑或是为了生存利益不择手段的孙彩云,都是隐藏在刘盈盈身上的不同面向,她们构成了一个让人不胜凄怆的命运共同体。

精炼的体量(十二集),叙事风格上的坚持,使得整部《沙尘暴》的完整性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我在同期的《黄雀》《棋士》和《借命而生》里都能感受到的风格冲突或者逻辑硬伤,在《沙尘暴》里出现的最少。就连全剧的隐喻空间也做到了精致、简洁而统一。孙彩云的红唇膏红大衣,几处居室墙上挂着的海的照片,都与周围的漫天黄沙构成了鲜明的反差。


剧中所有的“死法”,都与整个环境紧密相关。焚尸炉时隔八年出现的两具尸体互为因果,另四个人物的命运(作家、弟弟、王良的结局,以及师傅的意外)则都以不同的方式湮灭于流沙坑。无论是在叙事上,还是画面上,这样的设计都很“冰血暴”,都是属于这个特殊场域的叙事语法。在这样的规定情境之下,剧中的大部分演员也被自然而然地带动出准确的、令人信服的反应,尤其是扮演刘盈盈的张佳宁——剧本的人物弧光给得足够宽广,她在每一处起承转合都接得足够细腻,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就完成了角色的“黑化”过程。

从我的个人趣味出发,《沙尘暴》在强有力的情节内核和坚实的人物塑形之余,还有没有令人略感遗憾之处?有。如果在结局对王良的处理更“黑色”一点,如果在拍摄手法更具有想象力一点,关键台词上处理得再狠一点准一点,反讽再强烈一点(比如关乔这个人物身上的那种奇特的喜剧性就可以处理得更复杂更精致),那么,接近甚至超越《冰血暴》,就具有切切实实的可能。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  主题颜色

    • 橘色
    • 绿色
    • 蓝色
    • 粉色
    • 红色
    • 金色
  • 扫码用手机访问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 2025 www.kuakeys.com  E-Mail:123456@test.cn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