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现有时间合适的点映场,我就没多想,去看了即将上映的新片《捕风追影》。
说真的,在观影之前,我真觉得这大概率是个烂片: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合拍的电影,成龙+张子枫搭配梁家辉+此沙的“老带新”模式,题材又是警匪动作片,类似这种不伦不类又单薄无趣的合资烂片,近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了……结果我发现该片居然意外地还不错。
这不是说《捕风追影》就没有了往常那些合拍片身上的毛病(仍然存在拖沓、死脑筋),而是指该片很大程度上压制了相应的负面观感,况且要动作有动作,要专业性有专业性,剧情也通顺流畅,可谓质量过关。
更重要的是,影片通过两组师徒+父子/父女,清晰地展示了两代人在新老交替迭代时痛苦、希望、撕扯的复杂性。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捕风追影》改编自老片《跟踪》,讲述了“影子”傅隆生带领的天才盗匪团伙犯案后,隐退多年的跟踪专家黄德忠再次出山,带领一群年轻人重建“跟踪队”,与对方在局中局里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片子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是动作戏很好看,既有香港传统功夫电影的基础,又有现代谍战动作片的花哨。
点名表扬开场后警方与匪徒在第一现场与永利酒店的追逃戏,打斗部分无可挑剔,想来是成家班的行活,关键是具体过程中的换装、道具、剪辑、镜头等各方面的表现,全然没有一些港片的老气,非常干净利落,显然吸收了许多外片的经验。
此外,《捕风追影》的选角也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反派里那几个20多岁的小伙子,都是些身材修长、面容秀气又有动作基础的青年演员,还让外形棱角更为分明的此沙领头,光是看他们卖力打斗就足够赏心悦目了。
接下去重点聊聊影片里两组“两代人的交锋与磨合”,这也是我认为《捕风追影》最好的看点。
一组是梁家辉饰演的傅隆生与他的养子们,他们既是情感上的异姓父子,又是犯罪道路上的师徒。
他们的嫌隙来源于作案上的野心:傅隆生只盯着计划中的目标,不愿节外生枝,小辛等人却想着搂草打兔子,追逐更大的收获。
从结果来看,傅隆生逍遥法外多年,靠的就是足够谨慎和保留余地,他当然要痛骂和教训置所有人于险地的行为……但在那群翅膀硬了的晚辈眼里,师父显得越来越胆小也越来越残暴,是快被淘汰的古董和负担了。
傅隆生当然清楚孩子们是怎么想的,他其实不介意熙蒙、熙旺等人有胆量除掉自己——但前提是他们真有除掉自己的本事才行,如果动手了又没成功,那全力以赴的他也会清理门户,这就是亡命徒残酷的代际传递。
相比之下,另一组成龙饰演的黄德忠和张子枫饰演的何秋果,作为老警察和殉职搭档的孩子就要正统多了。
《捕风追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黄德忠都在教育那些“有待进步”的后辈们,尤其是匪徒废掉了监控系统后,就更需要跟踪经验丰富的黄德忠,通过传统有效的老办法来带领大家抓贼了。
黄德忠尤其对何秋果“爱之深、责之切”,不仅出于她是战友的孩子,需要好好照顾,同时也是因为她一直坐冷板凳干文职,不常抛头露面身上也没警察味儿,非常适合干追踪。
两人的代际冲突主要表现在对于警察职责的理解和执行上,除了耐心和隐忍外,黄德忠还特别注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他当年就是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救孩子才间接导致搭档殉职,自然不希望何秋果也重蹈覆辙。
可如果一味只是让长辈教导、晚辈接受,那就谈不上是磨合迭代了,所以后面何秋果也会明确告诉黄德忠:警察救人天经地义,你当年“开小差”的行为并没有错,至少不该因为做了对的事而一直责备自己。
出于上述特点,《捕风追影》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影片中段。
这一时期,黄德忠和傅隆生出于权威都进行了正确的部署(黄德忠组建“萌宠乐园”开始摸排调查,傅隆生也暂时与熙蒙他们断掉来往低调潜伏),双方还有明枪暗箭的正面交锋。
与此同时,他们的后辈也都在尊重长辈的前提下开始了自由发挥,靠着何秋果的急中生智和鲁莽突进,警方得以贴近傅隆生并布下了天罗地网,熙旺等人则将计就计,利用傅隆生做诱饵设下了局中局。
不过,《捕风追影》总体上肯定是倾向于新生的、进步的,相信年轻人终会取代老年人的——比如傅隆生不懂操弄电脑等新科技,只认能拿到手的钞票,这才重新暴露了行踪,又比如警局重启AI系统“辣妹”,通过迅速学习分析去推导傅隆生的逃跑路线时,连黄德忠都忍不住感叹“太快了”。
所以,从这个基调出发,要是影片里黄德忠和梁家辉少打几场,或许效果会更好:我们相信大哥宝刀未老,但大哥们没必要打满全场,或者说观众们现在更喜欢看大哥们有变化、有沉淀的“老态”。
这就回到我在开头提过的问题了,也是如今许多(合拍)港片都存在的毛病,总是陷入一种不置可否又钻牛角尖的拖延节奏,在一些硬加的动作戏和拉扯的文戏里尤其明显,《捕风追影》虽然整体上已经优化地蛮好了,但中后段依然有类似病症出现。
如果电影能把成龙和梁家辉的打戏去掉至少一半,简化一部分后期的多重反转,把片长缩减到两小时以内,相信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