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密
《镀金时代》第三季前几天收官了。豆瓣评分也出来了,8.8。我原以为会上9分的,差一点,还行。下一季再冲。
这一季最大的叙事亮点,当然是宝莎·罗素和丈夫乔治的婚姻出现了裂痕。第二季「歌剧院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后,宝莎的野心投向了更高的目标。她想为女儿格莱蒂丝安排与白金汉公爵的联姻,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元公主」交易,也就是用新贵的巨额财富,换取欧洲旧贵族的头衔与社会地位。
对这些人来说,婚姻并不是个人情感的归宿,而是一张牌,是巩固和扩张家族影响力的战略工具。
《镀金时代》第三季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变成一张牌。所以我们看到本剧号称「镀金」的奢华外衣下,野心已经开始造成严重的个人代价和情感牺牲,这成为动摇「镀金帝国」根基的重大威胁。
在前两季中,新旧财富的冲突是戏剧张力的核心。然而,当外部胜利达成后,叙事必须转向更深层的人性与情感矛盾,以保持故事的张力与复杂性。罗素夫妇婚姻的破裂,跟一般意义上的善恶对立没关系,而是反映了财富积累所伴随的道德牺牲。
宝莎认为,婚姻是女性获取权力和人生能动性的现实途径,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理性考量,的确有合理的一面。然而,她的女儿格莱蒂丝所追求的却是个人幸福。最终,格莱蒂丝因爱上公爵而怀孕,这一出乎意料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调和了她与母亲的矛盾。
然而,这难道是一场女性主义的胜利吗?显然不是,因为这恰恰说明,女性的幸福与权力,依然需要通过婚姻和生育,在父权制框架内实现。
这正是这部剧在重叙历史时最精妙的发挥。它以充满矛盾和张力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有限的选择中,如何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除了罗素家族的核心矛盾,第三季也显著深化了多条人物线,展现了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脱与抉择。
玛丽安·布鲁克的故事线,继续围绕她对个人幸福与自由的追求展开。她与拉里·罗素的关系一波三折,从订婚到因误会而分离,再到最终在季末的舞会上谨慎地继续他们的恋情。
她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挣扎贯穿始终,她对教学和进步事业的支持,使她与恪守传统的姑姑艾格尼丝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佩姬·斯科特的故事线在本季也得到显著深化,并承担了更重要的「历史校正」功能。她有了新的恋情,和医生威廉·柯克兰。然而,这段关系面临着来自威廉家族的阻力,尤其是他母亲对佩姬记者职业的不满。
这一季快结束的时候,佩姬向威廉坦白了自己曾有过的一段被废止的婚姻,以及有一个被领养的孩子。最终,威廉在舞会上向她求婚,但佩姬尚未给出最终答复。
通过引入纽波特黑人精英阶层,《镀金时代》打破了传统叙事中对非裔美国人单一、扁平的描绘。我们看到,即使在非裔社区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阶层与社会偏见。
佩姬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非裔女性所受到的职业、个人生活和种族身份的三重压力,这也符合2025年当代观众对历史叙事多元化的期待。
「镀金时代」这个词,源于马克·吐温的讽刺小说《镀金时代:今天的故事》。传统历史观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充满腐败、贪婪和物质主义的强盗大亨时代,那个时期的政治生活因为缺乏原则,备受后来人指责。
然而,近年来的历史学研究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时期,指出它不仅是腐败的,更是现代美国的开端,一个思想、技术和文化都异常繁荣的时代。新的历史学者努力呈现一个关于那个年代更平衡、更复杂的图景,既不回避其阴暗面,也承认其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镀金时代》剧集正是这种历史学修正主义在流行文化中的体现。
它没有简单地将乔治·罗素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强盗大亨,而是赋予了他道德感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同样,它通过宝莎的努力,展现了「新钱」在社会结构中的挣扎与创新。
所以,这部剧在今天走红的根本原因,是它以一种与当下社会议题高度契合的方式,重新审视了历史。
很多人说,《镀金时代》的「精神前作」是《唐顿庄园》。不过如果仔细比较,这两部剧还是有挺大的不同。
两者的共同点,包括都出自朱利安·费罗斯之手,共享相似的「楼上楼下」结构,和囊括了大量对社会风俗的细致描摹,但它们在核心精神和叙事动力上,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
两者最核心的主题差异在于叙事轨迹的分歧。
《唐顿庄园》本质上是一曲为一个正在衰落的贵族阶级谱写的挽歌,所以它的核心戏剧冲突是围绕怎么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维系一座庄园和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
《镀金时代》则恰恰相反,它讲述的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崛起故事。全剧的戏剧性来自于通过野心和冲突创造新财富、锻造新社会等级的过程。一句话来说,它的主题是关于「建造」,而非「维系」。
也可以说,《唐顿庄园》的世界里,地位主要是通过继承获得的,且相对稳定。而在《镀金时代》中,社会地位是一个战场。
《镀金时代》的中心能量源自伯莎·拉塞尔永不枯竭的野心。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自我重塑和社会攀爬的美国式叙事,但在克劳利家族的世界中,就找不到直接的对应物了。
最主要的区别还不在主题上,而是跟叙事方法有关。朱利安·费罗斯,把他自己擅长的「创作公式」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进化。
比如说,之前在《唐顿庄园》中,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泰坦尼克号沉没之类,都是作为外部力量降临到角色身上的,它们起到的作用,是打乱了角色的生活。
而在《镀金时代》中,历史冲突本身就是情节。无论是歌剧院战争、劳工罢工、黑人媒体的兴起,还是铁路大亨之间的商战……这些都不是背景细节,而是驱动整个叙事向前发展的核心引擎。
费罗斯也试图在新剧中处理更复杂和更多元的社会问题,使得这部剧成为一部字面意义上的美国史诗,去重新书写现代美国的诞生。
上个月看到新闻说,《镀金时代》已经续订第四季,这是好消息。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展望,历史上的1893年经济恐慌,会怎么影响乔治·罗素的生意和范·莱恩家族的财务?是否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罢工事件,冲击到罗素铁路帝国?
还有,女权、禁酒、城市改良等运动,都有可能会成为玛丽安和佩吉等人参与的剧情线。历史上至关重要的美西战争,曾经极大推动了美国的国运,帮助美国成为一个连接两大洋的世界大国,那么本剧是否会为此设计关键的剧情转折?
真实的历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可以写。
不过归根结底,《镀金时代》提醒观众的是这么一件事——
当代美国社会的分裂之源,是关于财富不均、种族正义,以及对企业权力角色的争论,所有这些,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这部剧集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熔炉中锻造而成的。我们观看这部剧,也就像是在关心身边的事。
这部剧就像一面镀金的镜子,它映照出来的历史影像,让我们觉得异常熟悉,与当下息息相关。